標籤

熱門文章

顯示具有 CPU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CPU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3年2月16日 星期六

點解部份用家對AMD CPU反感,普遍傾向支持Intel?

點解部份用家對AMD CPU反感,普遍傾向支持Intel?

AMD的發展史簡介

Advanced Micro Devices, Inc(簡稱AMD),中文名為超微半導體公司,以半導體製造為微處理器與圖形處理器設計和生產的,為不同的處理器公司代工生產及代為製造晶圓。
AMD在Intel推出第一顆微處理器,AMD在幾年後也推出相容8080微處理器的微處理器,並在1982年成為IBM PC微處理器的第二供應源,並在2006年正式收購ATi,共同合作發展GPUxCPU至今。

Intel的發展史簡介

Intel Corporation(簡稱Intel) ,中文名為英特爾公司,英特爾開發主機板晶片組、網路卡、快閃記憶體、繪圖晶片、嵌入式處理器、固態硬碟為公司主要產業。
起初Intel並為製造處理器為主要業務,Intel公司開業初期主要生產SRAM的晶片,在七十年代主導多種的記憶體生產業務,並於1971年應美軍要求設計出第一枚微處理器4004,接年推出8008微處理器效能是上一代的一倍,並在1974年推出銷情極佳的8080微處理器,在容後與AMD的競爭正式展開,其後開發多項與PC有關的產業,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商。

- - - - - - - - - - - -

簡單介紹兩間公司過後,馬上回到正題
何解普遍PC使用者傾向支持Intel?

基於下列三個原因



1. AMD過往曾遭Intel惡意抹黑或手段上的惡意攻擊

Intel耍手段讓一些程式不支援對手AMD的處理器,當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件莫過於Skype2.0時的十人電話會議功能,但只支援Intel的雙核心而不支援AMD的雙核心事宜,部份使用者質疑此功能該能應用在兩家公司的處理器上,其後被黑客破解證實是Skype公司封鎖AMD處理器的使用者使用該功能,此後Intel公司承認曾以金錢收買Skype使該功能只供其產品使用。Intel曾以金錢利誘,使部份代理商和PC生產商排擠AMD處理器,最後被以反壟斷法控告,使Intel的手段正式告終。


2. 初期AMD的產品穩定性低及技術不及對手

以前部份應用程式不支援AMD的處理器,而且過往AMD的芯片會出現一些故障及相容性低的問題,加上AMD的工藝技術較對手Intel使其處理器的工作電壓高于Intel,因而令發熱量增加的問題,同樣也對處理器的時脈受限,這對超頻玩家構成一定程度上的影響,因此對於一些老用戶不大存在好感,AMD處理器的運算能力不及對手,詳盡資料可參考有關APUFX系列處理器介紹的貼子。以下影片為一些用家對過往AMD處理器及Intel處理器過熱問題的測試。
 

(從影片中可見測試者把兩家公司的處理器的Fan移除,作測試,AMD的處理器容易燒毀)


3. 推銷手法不及對手

皆因Intel對產品的傾銷和廣告做得非常好,頂尖的型號Xeon/Core i-Series甚至歷史悠久的Pentium在年青及年老的用戶也深入民心,走出大型電腦商場和商店,Intel的平面廣告,包括在網絡、報章、雜誌、海報、廣告板到處也形跡可尋。反觀,AMD不太注重自家產品的銷售推廣,有許多用家也不大清楚FX和APU,但對手的i3 i5 i7的處理器則深入民心。

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

AMD A-Series處理器的介紹

AMD A-Series處理器的介紹


1. APU的發展史
AMD與ATi合併後自2006年推出的產品系列名為Fusion,其結合了處理器和圖像顯示核心,兩個核心分開獨立運作,並且各自有獨立的Cache,用HyperTransport連接處理器上的各個元件,其後發現至今時今日的APU。

2. 初代APU Llano的歷史
首批桌上型的APU出自2011年7月,名為代號名為Llano以32nm工藝製造,部份型號加入AMD Turbo Core加速技術和加入AMD Radeon HD 6系顯示核心,採用Socket FM1插座,只有雙核心、三核心和四核心的版本,支援記憶體DDR3 1600,部份型號支援DDR3 1866,當時A6-3650以Core i3-2100為假想敵,並於同年十二月推出最頂尖的型號3870K,APU在運算上不及i3,但在圖像顯示效能上超越i3。

3. 二代APU Trinity的發展
第二代APU名為自Trinity,部份型號加入Turbo Core 3.0加速技術和加入AMD Radeon HD 7系顯示核心,採用Socket FM1插座,提供雙核心及四核心的版本,最高內存支援DDR3 1866,A10-5800K以對手的i5-3450、A8-5600K以對手的i3-3240為假想敵,雖然運算能力始終不及對手,但圖像處理能力卻遠超對手。

4. 銷售對象
APU主要服務對象是一些budget少的用家,內建的圖像處理核心效能好比入門級的顯示卡,足夠支援一般影音、文書處理,無需配備獨立顯示卡足以支援一些主流的遊戲,比如:War3、LOL、CS等.....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相關資料可查閱 - AMD主流家用處理器規格及價格表 (更新自2013/2/14)
Link : http://jacobbloghk.blogspot.hk/2013/02/amd-2013214.html

AMD FX系列處理器的介紹

AMD FX系列處理器規格及入手評測


1. 初代FX系列 - Bulldozer推土機

初代FX系列代號名為Bulldozer(又名推土機),以32nm SOI工藝製造,並且支援Turbo Core 2.0、HyperTransport 3.1等技術,採用Socket AM3+ 插座,支援DDR3-1866雙通道RAM,共有八核、六核、四核的版本,Bulldozer內建AMD Radeon HD 6000系列和AMD 900系晶片組組成,以新的製程和技術與對手Intel 的Sandy Bridge 硬撼,試圖以「八核打四核」,但即使運用上八核仍未能超越同級的第二代i5。首先,本人極不建議採用Bulldozer處理器,基於下列兩個原因,第一,製程及技術已經過時,第二,效能相對於同級的處理器低及功耗量大。

2. 二代FX系列 - Piledriver打樁機
其後,AMD以Bulldozer作為基礎推出新一代處理器系列Piledriver(又名打樁機),並且採用新一代APU Trinity使用32nm製程生產,運作時脈同樣有效提升,並支援Turbo Core 3.0加速技術,可以同時動態調整CPU和內建GPU的時鐘頻率,至於內建顯示核心方面,Trinity基於VLIW4架構對應DirectX11的Radeon HD 7000。新一代處理器的熱設計使功耗相比上代更穩定更低,上一代推土機的Max TDP高達220W,二代已能有效地控制於140W。

3. FX系列的主要銷售對象
FX的用家對象主要是中階至高階的使用者,各項的效能不及對手Core i7不論在硬解、運算及效能,但價錢相對較便宜,在中低價市場有顯注的吸引力。Piledriver的FX-8350已能追越對手Intel的Core i5 3470效能,而且兩者的價格以前者較便宜,若然budget不足的話Piledriver更值得考慮。




相關資料可查閱 - AMD主流家用處理器規格及價格表 (更新自2013/2/14)
Link : http://jacobbloghk.blogspot.hk/2013/02/amd-2013214.html

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

AMD主流家用處理器規格及價格表 (更新自2013/2/14)

AMD主流家用處理器規格及價格表 (更新自2013/2/14)
用家對像 牌子 型號 架構 快取 時脈/最大超頻 Power Wattage 核心數目 製程 針腳 內顯 價錢(hkd$) CPU Mark(By PassMark) 
High AMD FX-8350 Piledriver 16MB 4.0GHz/4.2GHz 125 W 8 32 nm AM3+ Radeon HD 7系 1490 9,159
High AMD FX-8320 Piledriver 16MB 3.5GHz/4.0GHz 125 W 8 32 nm AM3+ Radeon HD 7系 1310 8,258
High AMD FX-8150 Bulldozer 16MB 3.6GHz/4.2GHz 125 W 8 32 nm AM3+ Radeon HD 6系 1405 7,746
middle AMD FX-6300 Piledriver 14MB 3.5GHz/4.1GHz 95 W 6 32 nm AM3+ Radeon HD 7系 1010 6,602
middle AMD FX-6100 Bulldozer 14MB 3.3GHz/3.9 GHz 95 W 6 32 nm AM3+ Radeon HD 6系 895 5,413
low AMD FX-4300 Piledriver 12MB 3.8GHz/4.0GHz 95 W 4 32 nm AM3+ Radeon HD 7系 930 4,672
low AMD FX-4100 Bulldozer 12MB 3.6GHz/3.8GHz 95 W 4 32 nm AM3+ Radeon HD 6系 770 4,328
middle AMD A10-5800K Trinity 4MB 3.8GHz/4.2GHz 100 W 4 32 nm FM2 Radeon HD 7660D - 4,754
middle AMD A10-5700 Trinity 4MB 3.6GHz/4.0GHz 65 W 4 32 nm FM2 Radeon HD 7660D 940 4,335
middle AMD A8-5600K Trinity 4MB 3.6GHz/3.9GHz 100 W 4 32 nm FM2 Radeon HD 7560D 770 4,405
middle AMD A8-3870K Llano 4MB 3.0GHz 100 W 4 32 nm FM1 Radeon HD 6550D 690 3,725
middle AMD A8-3850 Llano 4MB 2.9GHz 100 W 4 32 nm FM1 Radeon HD 6550D 640 3,651
low AMD A6-5400K Trinity 1MB 3.6GHz/3.8GHz 65 W 2 32 nm FM2 Radeon HD 7540D 505 2,145
low AMD A6-3670 Llano 4MB 2.7GHz 100 W 4 32 nm FM1 Radeon HD 6530D - 3,472
low AMD A6-3500 Llano 3MB 2.1GHz/2.4GHz 65 W 3 32 nm FM1 Radeon HD 6530D 550 2,077
low AMD A4-5300 Trinity 1MB 3.4GHz/3.6GHz 65 W 2 32 nm FM2 Radeon HD 7480D 360 1,966
low AMD A4-3400 Llano 1MB 3.4GHz/3.6GHz 65 W 2 32 nm FM2 Radeon HD 6410D - 1,636
low AMD Athlon II X4 740 Trinity 4MB 3.7GHz 65 W 4 32 nm FM2 530 4,102
low AMD Athlon II X4 651K Llano 4MB 3.0GHz 100 W 4 32 nm FM1 580 3,637
low AMD Athlon II X4 641 Llano 4MB 2.8GHz 100 W 4 32 nm FM1 500 3,500
middle AMD Phenom II X6 1055T Thuban 9MB 2.8GHz 125 W 6 45 nm AM3 820 5,065
middle AMD Phenom II X6 1045T Thuban 9MB 2.7GHz 95 W 6 45 nm AM3 740 4,882
middle AMD Phenom II X4 955 Deneb 8MB 3.2GHz 125 W 4 45 nm AM3 630 4,023
low AMD Phenom II X2 560 Callisto 1MB 3.3GHz 80 W 2 45 nm AM3 710 2,135
low AMD Phenom II X2 560 Callisto 1MB 3.3GHz 80 W 2 45 nm AM3 710 2,135
註*
1.價格自供參考,不能作準
2.用家對象以消費能力作評定準則
3. 建議使用新系列的處理器,因效能、功耗、規格皆以新產品為佳(以同級的處理器作基礎)
Piledriver>Bulldozer ; Trinity>Llano

Intel主流家用處理器規格及價格表 (更新自2013/2/14)

主流家用處理器規格及價格列表(2013/2/14)

用家對象 牌子 型號 架構 快取 時脈/最大超頻 Max TDP 核心/執行緒 製程 針腳 內顯 價錢(hkd$) CPU Mark(By PassMark) 
High Intel Xeon E3-1230V2 Ivy Bridge 8M 3.3GHz/3.7GHz 69 W 4 and 8 22 nm LGA 1155 1850 9,149
middle Intel Xeon E3-1220v2 Ivy Bridge 8M 3.1GHz/3.5GHz 69 W 4 and 4 22 nm LGA 1155 1580 6,742
High Intel Core™ i7-3770K Ivy Bridge 8M 3.5GHz/3.9GHz 77 W 4 and 8 2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4000 2590 9,610
High Intel Core™ i7-3770 Ivy Bridge 8M 3.4GHz/3.9GHz 77 W 4 and 8 2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4000 2370 9,481
High Intel Core™ i7-3770S Ivy Bridge 8M 3.1GHz/3.9GHz 65 W 4 and 8 2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4000 2310 9,312
High Intel Core™ i5-3570K Ivy Bridge 6M 3.4GHz/3.8GHz 77 W 4 and 4 2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4000 1830 7,140
middle Intel Core™ i5-3570 Ivy Bridge 6M 3.4GHz/3.8GHz 77 W 4 and 4 2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2500 1640 7,016
middle Intel Core™ i5-3550 Ivy Bridge 6M 3.3GHz/3.7GHz 77 W 4 and 4 2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2500 1560 6,904
middle Intel Core™ i5-3470 Ivy Bridge 6M 3.2GHz/3.6GHz 77 W 4 and 4 2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2500 1510 6,638
middle Intel Core™ i5-3450 Ivy Bridge 6M 3.1GHz/3.5GHz 77 W 4 and 4 2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2500 - 6,490
middle Intel Core™ i5-3330 Ivy Bridge 6M 3.0GHz/3.2GHz 77 W 4 and 4 2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2500 1370 5,861
low Intel Core™ i3-3240 Ivy Bridge 3M 3.4/No Turbo 55 W 2 and 4 2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2500 1090 4,338
low Intel Core™ i3-3225 Ivy Bridge 3M 3.3GHz/No Turbo 55 W 2 and 4 2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4000 1070 4,338
low Intel Core™ i3-3220 Ivy Bridge 3M 3.3GHz/No Turbo 55 W 2 and 4 2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2500 955 4,278
low Intel Pentium G2120 Ivy Bridge 3M 3.1GHz/No Turbo 55 W 2 and 2 2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700 2,936
low Intel Pentium G2020 Ivy Bridge 3M 2.9GHz/No Turbo 55 W 2 and 2 2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555 2,629
low Intel Pentium G860 Sandy Bridge 3M 3.0GHz/No Turbo 65 W 2 and 2 3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530 2,905
low Intel Pentium G630 Sandy Bridge 3M 2.7GHz/No Turbo 65 W 2 and 2 3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480 2,428
low Intel Celeron G1620 Ivy Bridge 2M 2.7GHz/No Turbo 55 W 2 and 2 2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455 2,823
low Intel Celeron G1610 Ivy Bridge 2M 2.6GHz/No Turbo 55 W 2 and 2 2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400 2,633
low Intel Celeron G550 Sandy Bridge 2M 2.6GHz/No Turbo 65 W 2 and 2 32 nm LGA 1155 HD Graphics 340 2,377
註*
1.價格自供參考,不能作準
2.用家對象以消費能力作評定準則
3.建議使用新系列的處理器,因效能、功耗、規格皆以新產品為佳(以同級的處理器作基礎)
Ivy Bridge>Sandy Bridge